云南省地方标准 | “云南大叶利记app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重点产茶区调研—文山州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6-27
 利记官网平台为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科学发展指导思想,标准赋能产业升级,2023年7月15日,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提出的该项标准意义重大,填补了现行国家白茶标准未将云南大叶种作为白茶原料的空白,是云南省白茶产业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  为按期完成标准发布工作,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标准化办公室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成立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调研组,专赴云南省重点产茶区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利记官网平台为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科学发展指导思想,标准赋能产业升级,2023年7月15日,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提出的该项标准意义重大,填补了现行国家白茶标准未将云南大叶种作为白茶原料的空白,是云南省白茶产业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

  为按期完成标准发布工作,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标准化办公室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成立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调研组,专赴云南省重点产茶区开展专题调研工作。4月9日,调研组一行在中心主任杨海惠带领下利记app,深入文山州文山市、麻栗坡县、广南县重点代表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调研,各方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提出多项标准修订意见,对标准制定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指导作用,确保该项云南省地方标准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工艺分类”而非“地域分类”。作为人工痕迹最少、最接近自然的茶类,近年来,白茶全国产量连年攀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业表现最为亮眼的茶叶品类。截至2023年,全国累计有14个省/自治区生产白茶产品。云南白茶也应产业发展之需及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因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其品质等级及原料、工艺与现行的国家白茶标准并不完全适用。加之传统茶区各自为战、品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云南传统茶区白茶发展的现实瓶颈。对此,按照区域标准、团体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于2021年正式发布《云南大叶种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白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以标准化技术统一了云南白茶的定义利记app、范围、类型、制作工艺、感官审评术语、检测指标等。将一些概念性、描述性的要求进行量化转换,充分突出了云南大叶种白茶的关键特征,有效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示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白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

  《云南大叶种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白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一经发布,便在协会会员单位中产生热烈反响。各大茶企纷纷表示,团体标准破局提质效用显著,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扩大标准惠及面,在充分调研和实践论证后,协会与中心从全省白茶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结合技术趋势和实践经验,多点突破、同步打造,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引领产业和企业健康发展再上台阶利记app。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茶树起源中心地带,现存茶叶种类丰富多样,茶园面积近50万亩,仅初步命名的茶种就有9个种3个变种,同时拥有麻栗坡老山、西畴坪寨、马关古林箐、文山老君山、广南九龙山等多个极具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

  本次调研组深入全州各县(市、区)行业协会、企业、种植基地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白茶的人文历史及发展情况,总结提炼当地白茶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构建由术语和定义、类型、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等方面组成的标准体系,推动“云南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文本进一步规范详实,提高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让云南白茶焕发出更加鲜亮的文化底色。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近三年,协会深耕标准领域,联合相关科研院校先后起草发布了23项高质量团体标准,有效增加了行业标准供给,填补行业空白,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协会将持续践行质量强国、质量强省战略,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以NQI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云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后续,协会标准调研组将继续加快各重点产茶区地方标准调研工作,以标准领跑带动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把云茶标准工作作为打造特色地方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来抓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擦亮云茶名片,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云南标准元素”。